昨日诏下去罪人,今日诏下得贤臣。
进退者谁非我事,世间宠辱常纷纷。
我心与世两相忘,时事虽闻如不闻。
但喜今年饱饭吃,洛阳禾稼如秋云。
更倾一尊歌一曲,不独忘世兼忘身。
诏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索《诏下》:白居易的文学印记
《诏下》是一首充满时代气息,反映唐代社会风貌与政治风云的诗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其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而著称,尤其是语言平易通俗的特点,使他的诗歌广为流传,被誉为“诗魔”和“诗王”。
《诏下》这首诗作,虽然不是出自白居易之手,但却体现了他对于时政的敏锐观察力和对民生的深切关注。在宋代,宋庠也曾创作了同名的诗歌,名为《诏下有感》。诗中“釐席思贤久,公车下诏新”表达了他对朝廷选贤与能之事的期待与赞美。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朝政的关注和积极的态度,也展现了其个人情感的抒发。
《诏下》不仅仅是一首诗,它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唐代官场生活的复杂与丰富。通过对这首古诗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背景和社会风貌。同时,它也启示我们,文学作品往往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触动人心,引发共鸣。
在阅读《诏下》时,我们仿佛能感受到白居易笔下的那份深沉与激昂,那种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历史的一种回望,更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思。通过这样的文学作品,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古人的智慧和才华,更能够从中汲取力量,激励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诏下》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力量。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文学作品的世界,感受那些跨越时空的美好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