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山夜月

月在沃洲山上,人归剡县溪边。
漠漠黄花覆水,时时白鹭惊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剡山夜月》是一首由中唐诗人朱放创作的六言诗。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月亮高挂于沃洲山上,诗人在剡县溪边归来,周围景象如水边的黄花和空中飞翔的白鹭,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下面将围绕这首诗展开详细分析:

  1. 作者背景与创作动机
  • 朱放,字长通,唐代襄州人,曾居临汉水,后移居越州,隐剡溪、镜湖间。他工诗,以清越萧散著称。
  • 此诗的创作可能是受到当时自然环境和生活状态的影响。朱放可能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沿着剡溪行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因此产生了创作欲望。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剡山夜月(一题剡溪舟行)》月在沃洲山上,人归剡县溪边。漠漠黄花覆水,时时白鹭惊船。
  • 翻译:月光映照在沃洲山上,人们在剡县的溪边回家。水面上覆盖着淡淡的黄花,不时有白鹭掠过船舷。
  1. 诗歌主题与意境
  •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通过明月、流水、黄花、白鹭等元素,展现了一个静谧而又生动的自然景观。
  • 诗人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界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 艺术特色与手法
  • 这首诗运用了典型的六言诗形式,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使得整个画面既清晰又富有层次感。
  • 朱放的用词考究,每一个词语都恰到好处地服务于整体意象的塑造,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既舒适又引人入胜。

《剡山夜月》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情表达,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独到理解和感悟。这首诗不仅是朱放文学创作中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值得读者反复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