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忆江头执别时,论文未有不相思。
雁过经秋无尺素,人来终日见新诗。
心思食檗何由展,家似流萍任所之。
悔学秦人南避地,武陵原上又徵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长忆江头执别时,论文未有不相思。
雁过经秋无尺素,人来终日见新诗。
心思食檗何由展,家似流萍任所之。
悔学秦人南避地,武陵原上又徵师。
寄梁淑’是唐代诗人戎昱的一首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作者简介:戎昱,字国华,唐朝诗人。他生活在唐宪宗、唐穆宗年间,曾任过监察御史等职,后因事被贬,最终客死他乡。
原文翻译:诗的原文如下:“长忆江头执别时,论文未有不相思。”意为“长久地回忆起在江边分别的时刻,讨论问题没有不充满思念之情。” “雁过经秋无尺素,人来终日见新诗。”意为“大雁经过秋天,没有收到书信;人们来到我的身边,总是见到我新写的诗”。 “心思食檗何由展?家似流萍任所之。”意为“内心苦闷如食檗(一种中药)难以舒展;家如同流离失所的浮萍,随波逐流。”
白话译文: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梁淑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动荡时局的不安感。通过描绘雁过无信、人至不见新诗的情景,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漂泊。末句透露出对现实无奈的感慨以及对理想避世之地的向往与现实的冲突。
《寄梁淑》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个人情感的作品,也反映了唐朝时期的社会背景和人文情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文化和社会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