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忆江头执别时,论文未有不相思。
雁过经秋无尺素,人来终日见新诗。
心思食檗何由展,家似流萍任所之。
悔学秦人南避地,武陵原上又徵师。
【注释】
- 长忆:长久地怀念。执别:握别。2. 论文:写文章,作诗。3. 雁过经秋无尺素:指雁南飞时捎去书信,到秋天雁已南归而书信未到。4. 食檗(bò):吃黄连。5. 家似流萍任所之:像浮萍随波漂荡,没有归宿。6. 悔学秦人南避地:后悔当初像屈原一样在南方避难。7. 武陵原上又徵师:“征师”即征召兵员。武陵是地名。武陵原上又有征召兵员的事情发生。
【赏析】
这首七绝是作者于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在湖南观察使崔远幕府中写的。当时作者正在湖南与友人梁淑告别,诗人怀着对故友的思念之情,写下这首诗赠别。全诗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和殷切期望。
“长忆江头执别时”,回忆起自己和友人离别的情景,心中无限伤感。“论文未有不相思”,表达出对朋友深深的思念。
第二联“雁过经秋无尺素,人来终日见新诗”,“雁过”比喻友人书信往来。“无尺素”意谓书信久不来,“新诗”指收到的书信或信函。“思君不见下渝州”一句,以“思”字起兴,点明题旨,写出自己因思念友人而不得相见的惆怅心情。“无由见明镜”一句,以景衬情,暗用宋玉《九辩》“悲哉此郢路,独立怀椒兰”语意,说明自己不能见到友人,就像站在郢都路上,怀想那美丽的椒兰一样。
后两句“心思食檗何由展,家似流萍任所之”,以“食檗”喻苦,以“流萍”喻漂泊不定的生活,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苦闷、愁恨。
末二句“悔学秦人南避地,武陵原上又徵师”,“南避地”指避居南方,这里指的是诗人当年从长安来到湖南避乱。“又徵师”意为再次征兵。“悔学秦人南避地”,“悔”字表现出诗人对当年选择隐居生活的后悔之意,也表现了他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含蓄,耐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