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东平军

画角初鸣残照微,营营鞍马往来稀。
相逢士卒皆垂泪,八座朝天何日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东平军》是唐代诗人戎昱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对该诗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1. 创作背景
  • 《过东平军》创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此时唐朝国势强盛,但内部却暗流涌动。戎昱在长安、洛阳及陇西等地辗转,目睹了社会动荡的景象。
  1. 诗歌原文
    画角初鸣残照微,
    营营鞍马往来稀。
    相逢士卒皆垂泪,
    八座朝天何日归。

  2. 诗歌鉴赏

  • 艺术特色:《过东平军》以其简练的笔触,展现了一幅战乱中的士兵生活图景。诗中的“画角”与“残照微”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营营鞍马往来稀”则描绘了战乱带来的荒凉景象。
  • 情感表达: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相逢士卒皆垂泪”,士卒们因战乱而流泪,反映出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苦难。“八座朝天何日归”更是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结束后国家安定的期盼。
  1. 作品意义
  • 反映现实:戎昱通过《过东平军》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反映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 艺术成就:此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佳作之一。
  1. 作者介绍
  • 生平简介:戎昱(约744—约800),唐朝荆南(今湖北江陵)人。他曾经在长安、洛阳及陇西等地游历。戎昱以文学知名,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离乱,风格沉郁。
  1. 文学价值和影响
  • 文学地位:作为唐代诗人,戎昱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 后世评价:后世文人对戎昱的评价颇高,认为其诗“雄壮而深美”,能够触动人心。

《过东平军》不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了唐玄宗时期社会的复杂面貌。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种文学享受,更是一次深刻的历史回顾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