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砧有感

千门俨云端,此地富罗纨。
秋月三五夜,砧声满长安。
幽人感中怀,静听泪汍澜。
所恨捣衣者,不知天下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闻砧有感》是一首表达作者对战争与百姓苦难的同情和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唐代诗歌作品。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人背景:吕温,字君图,唐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以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为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吕温的作品在唐朝文坛上享有盛誉,其诗作多反映了当时战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2. 诗词原文:千门俨云端,此地富罗纨。秋月三五夜,砧声满长安。幽人感中怀,静听泪汍澜。所恨捣衣者,不知天下寒。
  3. 诗词赏析:吕温的《闻砧有感》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一个乱世中的普通人对于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认识。通过“千门俨云端”这一描写,诗人表达了城市的繁华与喧嚣,而“此地富罗纨”,则暗示了物质的富裕背后可能隐藏着的危机与不安。“秋月三五夜,砧声满长安”两句,通过秋夜的明月和遍布城市的砧声,传达了一种深深的忧虑和无奈。而“幽人感中怀,静听泪汍澜”更是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哀伤展现无遗。最后两句“所恨捣衣者,不知天下寒”,则是对那些不关心民间疾苦之人的批评与讽刺,表达了作者对普通民众深切的同情与关怀。

吕温的《闻砧有感》不仅以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和精湛的艺术表现赢得了后世的赞誉,也为我们理解唐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提供了宝贵的视角。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理解,人们可以更加全面地把握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