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俨云端,此地富罗纨。
秋月三五夜,砧声满长安。
幽人感中怀,静听泪汍澜。
所恨捣衣者,不知天下寒。
闻砧有感
千门俨云端,此地富罗纨。
秋月三五夜,砧声满长安。
幽人感中怀,静听泪汍澜。
所恨捣衣者,不知天下寒。
注释:
- “闻砧”句:听到打更声,就想起了家乡。砧,古代妇女捣衣的石制工具,也泛指杵和棒槌。这里用来代称“捣衣”。 2. “千门”句:京城长安城内宫殿众多,犹如云朵一般。3. “幽人”句:秋天夜晚,月亮明亮,长安城上到处可以听到捣衣声。幽人,这里指隐居深山的人。4. “静听”句:听到这声音,不由得潸然泪下。汍澜,形容泪流满面的样子。5. “所恨”句:可惜的是那些在外地做官的亲人不知道现在天寒地冻,他们一定很苦、很冷。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三联写长安之景,后三联写作者内心的感受。
首句“千门俨云端”,以夸张手法极言京城长安宫阙之多,气势之大。诗人通过对比,突出了京城的繁华和热闹,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第二句“此地富罗纨”,则进一步描绘了长安的繁荣景象。这里的“罗纨”是指丝绸制品,象征着富贵与奢华。而“此地”则暗指自己的家乡。诗人通过对长安的描述,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三句“秋月三五夜”,则直接点明了季节和时间。这里用“秋月”来象征自己的家乡和亲人,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第四句“砧声满长安”,则通过描写长安城的捣衣之声,表现了长安城的繁华与喧嚣。而“砧声”则是诗人听到的最熟悉的声音之一,它唤起了他内心深处的记忆与感慨。
第五六句是全诗的重点,也是诗人情感的集中爆发。前一句“幽人感中怀”,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用“幽人”来形容自己,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沉思念。而后一句“静听泪汍澜”,则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感情。诗人通过泪水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这种表达方式既真实又感人,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最后一句“所恨捣衣者,不知天下寒”,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人的担忧。他担心家人在外面受苦受累,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身处严寒之中。这种担忧和忧虑,既是对自己家人的关心,也是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长安城的描绘和对家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同时,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