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闲洞口,飞盖入岚光。
好鸟共人语,异花迎客香。
谷风闻鼓吹,苔石见文章。
不是陪仙侣,无因访阮郎。
陪郑先辈华山罗谷访张隐者
介绍
《陪郑先辈华山罗谷访张隐者》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天宝六年(747年)春天,当时安史之乱已经平定,杜甫在长安闲居无事。他在友人王遵的邀请下,陪同先辈到华山游览,途中经过洛水,拜访了隐居的隐士张籍。这是一篇记游诗,作者通过描写山中景色和访问隐士的活动,表达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状况。
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
陪郑先辈游华山罗谷,谒张子房先生。
石门云锁千重路,玉女窗开万里天。
翠壁影摇红树老,碧流声断白云悬。
何人解得神仙意,空有松风鹤骨全。
【赏析】
此诗写于天宝六年(747),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杜甫在长安闲居无事,于是和好友王遵一同游览华山。途中经过洛水,拜访了隐居的张籍。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华山险峻的山势和壮丽的自然景象,同时抒发了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对世事变幻无常的感叹。
首联“石门云锁千重路,玉女窗开万里天。”描绘了华山险峻的地形和壮观的自然景观。石门山的陡峭山路被云雾重重环绕,仿佛通往仙境;而玉女窗则形容山峰如仙女般美丽,开窗可见万里天空。这两句既写出了华山的高峻雄伟,也为下文的探访隐居之地埋下伏笔。
颔联“翠壁影摇红树老,碧流声断白云悬。”进一步展现了华山的秀美景色。翠壁在阳光下显得生机勃勃,仿佛树木的影子随着微风摇曳;而碧流声断则形象地描绘了溪水的流淌声,让人联想到瀑布飞泻的场景。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幽深的氛围。
颈联“何人解得神仙意,空有松风鹤骨全。”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之情。他认为那些真正懂得神仙意趣的人,应该像松柏一样坚韧不拔,拥有超凡脱俗的气质。然而现实中的他空有松风鹤骨之姿,却无法实现心中的理想,这不禁让人感慨万分。
尾联“何人解得神仙意,空有松风鹤骨全。”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他认为那些真正懂得神仙意趣的人,应该像松柏一样坚韧不拔,拥有超凡脱俗的气质。然而现实中的他空有松风鹤骨之姿,却无法实现心中的理想,这不禁让人感慨万分。
整首诗通过描绘华山的险峻景色和秀美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对世事变幻无常的感叹。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