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二首

南山低对紫云楼,翠影红阴瑞气浮。
一种是春长富贵,大都为水也风流。
争攀柳带千千手,间插花枝万万头。
独向江边最惆怅,满衣尘土避王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曲江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七言律诗,创作于乾元元年(758年)暮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作者内心的苦闷。这首诗通过描绘曲江的盛衰来表达对大唐王朝兴衰的感慨。

在《曲江二首》中,杜甫不仅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曲江的自然景观,还通过观察曲江上的景物,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和自身境遇的忧虑。诗中的意象丰富,如“一片花飞减却春”表达了春天的短暂和美好事物的消逝;“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则展现了曲江周围的繁华景象和历史的沧桑。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深刻反映了杜甫对时世变迁的敏感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中的许多句子都富含哲理,如“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表达了杜甫对于名利的看法,他主张及时行乐,享受人生,不必被虚名所累。这种对生活态度的选择,不仅体现了杜甫的个人哲学思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曲江二首》不仅是杜甫文学成就的代表,也是唐代乃至整个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珍品。通过对这一作品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杜甫的思想情感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