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晴望

天台十二旬,一片雨中春。
林果黄梅尽,山苗半夏新。
阳乌晴展翅,阴魄夜飞轮。
坐冀无云物,分明见北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天台晴望》是唐代诗人李敬方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相关信息:

  1. 作者介绍
  • 李敬方,唐太原文水人,字中虔,穆宗长庆三年进士,文宗大和年间历任金部员外郎、祠户二部郎中、谏议大夫等职。
  • 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有文集流传后世。
  1. 诗歌原文
  • 天台十二旬,一片雨中春。
  • 林果黄梅尽,山苗半夏新。
  • 阳乌晴展翅,阴魄夜飞轮。
  • 坐冀无云物,分明见北辰。
  1. 诗歌解析
  •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作为意象,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
  • “天台十二旬,一片雨中春”表达了春雨连绵的景色,以及春天带来的生机与希望。
  • “林果黄梅尽,山苗半夏新”则描绘了春天里自然界的变化,从落叶归根到万物复苏。
  • “阳乌晴展翅,阴魄夜飞轮”运用了天文现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
  • “坐冀无云物,分明见北辰”则是诗人内心的抒发,表达了一种超脱物外的心境。
  1. 文学价值
  • 此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 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具体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示了唐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能。
  1. 历史背景
  •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时受到了极高的重视。
  • 李敬方作为一位有成就的诗人,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天台晴望》是唐代诗人李敬方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够领略到唐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技巧,也能够感受到诗人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