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戎兵压境,迁客泪横襟。
烽候惊春塞,缧囚困越吟。
自怜牛马走,未识犬羊心。
一月无消息,西看日又沈。
近无西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近无西耗》是唐代诗人李敬方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战乱时期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展示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以及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近无西耗》的具体分析:
诗歌创作背景:《近无西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推测为唐代中后期。这一时期,唐朝经历了多次战乱,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李敬方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了对和平时代的渴望和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深切同情。
诗歌主题与情感:诗中的“远戎兵压境,迁客泪横襟”描绘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恐惧和悲伤。诗人通过“烽堠惊秦塞,囚居困越吟”表达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使原本宁静的家园变得荒凉,百姓只能以吟咏来表达内心的无奈和哀愁。
艺术特色:《近无西耗》的语言精炼,意象生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的情感。诗中的“一月无消息,西看日又沉”反映了诗人对战争持续不断的焦虑和无助感。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既含蓄又深刻,能够触动读者的心弦。
文化影响:《近无西耗》作为唐代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人们的广泛传颂,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了解唐代文化的重要窗口,也为研究唐代诗歌风格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近无西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时代特色的唐代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赏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社会状况和文化特色,还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于战争的深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