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延陵韦少府

延陵称贵邑,季子有高踪。
古迹传多代,仙山管几峰。
微泉声小雨,异木色深冬。
去毕三年秩,新诗箧不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延陵韦少府》是唐代诗人李频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作于诗人任校书郎时期,通过赞颂友人才华和品德,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感慨,体现了唐代文人间的友谊与相互尊重。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理解:

  1. 作品原文
  • 延陵称贵邑,季子有高踪。
  • 古迹传多代,仙山管几峰。
  • 微泉声小雨,异木色深冬。
  • 去毕三年秩,新诗箧不容。
  1. 艺术手法
  • 比兴手法:诗人通过古代传说中的“羽化登仙”的形象,将韦少府比作“羽化仙人”,形象地描述了他的才华和品德超凡脱俗。
  • 对仗工整:全诗采用对仗工整的结构,如“延陵称贵邑”、“季子有高踪”等,使得诗歌读起来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 意象生动:“微泉声小雨”、“异木色深冬”等意象,生动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景象,为韦少府的高尚品质增添了一层象征意义。
  1. 主题思想
  • 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离去的感伤,也是对其才能与品德的赞美。诗中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感,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才德并重的追求。
  1. 创作背景
  • 李频在宣宗大中八年(854)登进士第,后升武功令,有政绩,累迁都官员外郎。官至建州刺史。为诗长于近体,工于炼句,然而微伤雕琢。这首诗的创作应是在他担任地方官职期间,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送延陵韦少府》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唐代文人友情的一种体现。它通过对韦少府的赞美,展示了唐代文人对才德兼备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政治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