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重过山僧院

却接良宵坐,明河几转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静室闻玄理,深山可白头。
朝朝献林果,亦欲学猕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暮秋重过山僧院》是唐代李频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思考。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李频,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如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个人情感的抒发。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1. 诗歌原文
    却接良宵坐,明河几转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静室闻玄理,深山可白头。
    朝朝献林果,亦欲学猕猴。

  2. 诗歌鉴赏

  • 主题与意象: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感悟。”明河”、”小暑”、”高秋”等词汇的使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气息和深深的哲理意味。
  • 艺术手法:李频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良宵”、“高秋”等相对美好的时光与“抱疾”、“小暑”等相对不利的处境进行对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效果。此外,他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了深刻的情感体验。

《暮秋重过山僧院》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它以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深邃的自然世界,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深深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