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宿重本上人院

却忆凉堂坐,明河几度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水国曾重讲,云林半旧游。
此来看月落,还似道相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夜宿重本上人院》是唐代诗人李频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及其背景信息:

  1. 作者简介
  • 唐代诗人李频,字德新,出生于唐寿昌长汀源今建德李家镇。他的诗歌创作在唐代文学中享有较高的评价,有208首诗被收录于《全唐诗》之中。历代对其诗歌的评价是“清新警拔”和“清逸精深”。
  1. 诗歌原文
    却忆凉堂坐,明河几度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水国曾重讲,云林半旧游。
    此来看月落,还似道相求。

  2. 作品鉴赏

  • 意境深远:李频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巧妙地运用了“明河”、“小暑”、“高秋”等意象,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浓厚的意境。
  •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月亮的描写,传达了自己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他在看到月亮落下时,想到了自己与道相寻求的关系,表达了他对生命真谛的追求。
  1. 写作背景
  • 此诗的创作背景并未在现存资料中有明确记载。然而,根据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可以推测这是李频在其生活中某个宁静的时刻所创作的。
  1. 艺术手法
  • 李频在这首诗中使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这是一种古典诗歌的常见形式,它要求诗人在有限的字数内表达完整的思想感情,并且遵循一定的格律规则。
  • 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包括比喻、象征等,这些手法使得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1. 文化价值
  • 《秋夜宿重本上人院》作为李频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成就,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宝贵财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能领略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深度。

《秋夜宿重本上人院》不仅是唐代诗人李频的经典之作,也是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的典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文学传统,还能进一步领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