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轻两鬓欲相侵,愁绪无端不可寻。
秦女红妆空觅伴,郢郎白雪少知音。
长亭古木春光老,太华青烟晚更深。
独向灞陵东北望,一封书寄万重心。
长安寓居寄柏侍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长安寓居寄柏侍郎》是唐代诗人李频创作的一首长篇抒情诗。下面将围绕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李频,字德新,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事迹不多见,但根据其作品风格推测,他可能是一位关注时政、忧国忧民的文人。他的诗歌多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因此对于了解唐代社会文化背景有着重要意义。
诗歌原文:
霜轻两鬓欲相侵,愁绪无端不可寻。
秦女红妆空觅伴,郢郎白雪少知音。
长亭古木春先老,太华青烟晚更深。
独向灞陵东北望,一封书寄万重心。诗歌翻译:霜轻轻地侵蚀着双鬓,忧愁的情绪无法寻找出口。像秦地的女子一样,打扮得艳丽却无人相伴,像郢中的少年一样,拥有洁白如雪的才华却难以遇到知己。站在长亭的古木旁,望着春天先行离去的景致,太华山上的晚云更加深沉。只能独自向着灞陵的方向眺望远方,用一封信寄托我全部的思念和心意。
诗歌鉴赏: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长安城内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社会现象的观察,诗人传达出了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政治风气的忧虑。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于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写作背景:关于《长安寓居寄柏侍郎》的写作背景,目前并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来证明。不过,从诗歌的内容来看,诗人可能是在长安城中的一个官员或者文人,因某种原因暂时寄居于此。这种生活状态让诗人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社会人士,也让他有机会更深入地思考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李频的《长安寓居寄柏侍郎》不仅是一首表达了诗人个人情感和思想的作品,也是一幅生动的唐朝社会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