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献从叔大夫

清时选地任贤明,从此观风辍尹京。
日月天中辞洛邑,云山江上领宣城。
万家闾井俱安寝,千里农桑竟起耕。
闻说圣朝同汉代,已愁徵入拜公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宣州献从叔大夫》是唐代诗人李频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大中八年(854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清政和田园生活的赞美以及对未来仕途的忧虑。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生平
  • 诗人李频,字德新,生于唐宣宗大中八年,卒于唐懿宗咸通七年。他出身于浙江建德的一个名门望族,年少时便以诗名闻名,曾受姚合赏识。
  • 李频在唐代官场中有着不俗的表现,他曾担任过校书郎、南陵主簿等职位,并因政绩显著而被升迁至建州刺史。
  1. 诗歌原文
  • 清时选地任贤明: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廉政治的理想追求,认为只有选拔贤能之士才能治理天下。
  • 从此观风辍尹京:意指离开京都洛阳去到地方,观察民情,不再任职。这里体现了诗人对基层治理的向往和对官场束缚的不满。
  • 日月天中辞洛邑:指的是诗人告别了位于洛阳的朝廷,象征着远离了权力中心。
  • 云山江上领宣城:描述了诗人被派往宣城(今属安徽)的情景,这里的“领”暗示了领导者或管理者的身份,而“宣城”则是当时的一个重要地区。
  • 万家闾井俱安寝:意味着广大的百姓都得到了安宁的生活,反映了诗人治理下的和谐局面。
  • 千里农桑竟起耕:描绘了农村的景象,农民们在耕作,展现了一派繁忙的生产生活。
  1. 作品鉴赏
  • 《宣州献从叔大夫》作为李频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后世的赞誉。其七言律诗形式严谨,语言清新脱俗,既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又流露出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 诗中通过对清正廉明政治的赞扬,以及对田园生活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也为后人提供了一种理想的人生选择。
  • 诗人在作品中也表达了对自己未来仕途的不确定感和忧虑。《宣州献从叔大夫》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篇充满哲理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描绘,引发了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宣州献从叔大夫》不仅展示了唐代诗人李频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唐代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这首诗不仅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文献,也是了解古代文人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