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钓台障子

君家尽是我家山,严子前台枕古湾。
却把钓竿终不可,几时入海得鱼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钓台障子》是唐代诗人李频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背景
  • 作者介绍:李频,唐朝的诗人,字德新,来自睦州寿昌(今浙江建德)。他在年轻时就有诗名,曾走访成名诗人姚合,得到赏识并受其指导。后来他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官至武功令,有显著的政绩和升迁记录。
  • 创作时期: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李频的生平,可以推断这可能是他任武功令期间所作。
  1. 诗词原文
  • 君家尽是我家山,严子前台枕古湾。
  • 却把钓竿终不可,几时入海得鱼还。
  1. 诗句解析
  • 君家尽是我家山:这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家乡深深的情感与归属感。通过“君家尽是我家山”,诗人展现了对家乡山水的深厚感情。家乡不仅是他的出生地,更是他精神的寄托和情感归宿。
  • 严子前台枕古湾:这里的“严子”指的是严子陵,他是东晋时期的隐士,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学闻名。“前台枕古湾”则形象地描绘了严陵江边的景色,以及它在诗人心中的特殊位置。
  • 却把钓竿终不可:这句话反映了诗人的一种无奈和遗憾。诗人可能曾在此地垂钓,但最终因为某种原因放弃了这个念头,表达了一种无法实现的理想或是对现实的不满。
  • 几时入海得鱼还:最后一句“几时入海得鱼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期待。这里的“入海”暗喻着追求的目标,而“得鱼还”则预示着成功和回报。
  1. 艺术特点
  • 简洁明快:《题钓台障子》的用词简练,语言朴实,但能够直抵人心,体现了李频作为一位诗人的语言艺术。
  • 意境深远:整首诗通过对家乡山水的描述和对现实无奈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同时也给读者以深刻的思考和共鸣。
  1. 文化意义
  • 反映时代背景:这首诗反映了唐朝晚期的社会现实和个人的情感世界,是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窗口。
  • 文学价值:作为唐代的七言绝句,它展示了李频在文学上的成就,尤其是在近体诗方面的独特风格和技巧。

李频的《题钓台障子》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唐朝文化和社会背景的一个缩影。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