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阳山顾炼师草堂

若到当时上升处,长生何事后无人。
前峰自去种松子,坐见年来取茯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阳山顾炼师草堂》是唐代诗人李频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对该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李频:字德新,唐寿昌长林西山人(今浙江建德)。少时有诗名,曾走访成名诗人姚合,得其赏识。宣宗大中八年(854年)登进士第,授校书郎。后升武功令,有政绩,累迁至都官员外郎,官至建州刺史。他的诗歌创作以近体为主,工于炼句,但微伤雕琢。
  1. 诗词原文
    若到当时上升处,长生何事后无人。前峰自去种松子,坐见年来取茯神。

  2. 诗意赏析

  • 意境高远:诗的开篇“若到当时上升处”表达了作者对于仙境的向往和追求,通过“上升处”暗示了一种超越尘世的精神境界。而“长生何事后无人”则反映了诗人对长生不老、超脱俗世的渴望。整首诗弥漫着一种超凡脱俗、追求永恒的氛围。
  • 自然与人文的结合:通过对“前峰自去种松子,坐见年来取茯神”的描写,诗人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和活力,还巧妙地融入了人的情感和理想。这种自然与人性的结合,使得整首诗既有宏大的意境,也有深刻的人文关怀。
  1. 作品影响
  • 文学价值:《题阳山顾炼师草堂》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瑰宝。它不仅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风貌,也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 文化传承:这首诗不仅是李频个人才华的体现,更是唐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将诗人的理想、情感和文化追求传达给了他的读者,成为连接古今、传承文化的桥梁。

《题阳山顾炼师草堂》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优美的艺术形式以及丰富的文化意蕴,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