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试丹浦非乐战

自古为君道,垂衣致理难。
怀仁须去杀,用武即胜残。
毒帜诛方及,兵临衅可观。
居来彭蠡固,战罢洞庭宽。
雪国知天远,霜林是血丹。
吾皇则尧典,薄伐至桑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府试丹浦非乐战》是唐代诗人李频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表达了作者对治国理政的深刻理解和对战争的复杂情感。以下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诗作的创作背景
  • 唐代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状况为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背景。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时期,但政治上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 李频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君主治理国家方式的看法,认为虽然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并非易事。
  1. 诗歌的主题内容
  • 诗中多次提到“用武即胜残”,反映了李频对武力的使用持有一定的看法,认为在必要时刻使用武力以维护国家的稳定与安全是必要的。
  • 诗中的“毒帜诛方及”,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正义和邪恶的辨识,以及在战争中如何区分正义与非正义的思考。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李频运用了五言排律这一古典诗歌形式,使得诗歌的结构严谨而富有层次感。
  • 诗中的意象生动,如“雪国知天远”和“霜林是血丹”,通过自然景象来隐喻国家和社会的状态,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诗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 《府试丹浦非乐战》不仅是一篇政治抒情诗,也是研究唐代政治思想和文学艺术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唐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文人的思想倾向。

李频的《府试丹浦非乐战》是一首蕴含丰富哲理和政治思考的古典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分析,不仅可以欣赏到唐代诗歌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关于治国理政的宝贵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