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为君道,垂衣致理难。
怀仁须去杀,用武即胜残。
毒帜诛方及,兵临衅可观。
居来彭蠡固,战罢洞庭宽。
雪国知天远,霜林是血丹。
吾皇则尧典,薄伐至桑干。

诗句输出:

自古为君道,垂衣致理难。

怀仁须去杀,用武即胜残。

毒帜诛方及,兵临衅可观。

居来彭蠡固,战罢洞庭宽。

雪国知天远,霜林是血丹。

吾皇则尧典,薄伐至桑干。

译文输出:
自古以来为君之道,垂衣治理困难重重。怀仁必须果断地除掉敌人,用武力就能战胜残敌。当毒旗被诛时,敌军的破绽就显现出来,我们的军队可以趁机进攻。我们来到彭蠡湖一带坚守防御,经过战斗后洞庭湖的水位就会变宽。在远方的国家看到我们的雪白旗帜就知道我们是友好国家,而我们的刀剑上沾满敌人的鲜血也昭示了我们的决心。皇上应继承尧帝治国的圣典,对侵犯的敌人进行薄伐直至到达桑干河。

注释输出:

  • 垂衣:指皇帝以无为的态度治理国家。
  • 杀:表示坚决果断的意思。
  • 胜残:战胜残敌。
  • 毒帜:指敌人的标志或旗帜。
  • 衅:这里指战争留下的痕迹或机会。
  • 彭蠡: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江西省北部和安徽省东南部地区。
  • 洞庭:古代的一个湖泊,位于今湖南省北部。
  • 霜林:形容战场上树木被烧焦后的红色。
  • 尧典:尧帝的治国法则,这里指唐朝的治国方法。
  • 薄伐:轻微地讨伐。
  • 桑干:一条河流名,位于中国北方的山西省境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场景与策略,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军事战略眼光和对和平的追求。诗中多次提到“诛”和“胜残”,强调了用武力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同时,诗中的“雪国”、“霜林”等意象,也反映了诗人对战争后果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丰富,既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又展示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