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试老人星见

良宵出户庭,极目向青冥。
海内逢康日,天边见寿星。
临空遥的的,竟晓独荧荧。
春后先依景,秋来忽近丁。
垂休临有道,作瑞掩前经。
岂比周王梦,徒言得九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府试老人星见》是唐代诗人李频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美妙描绘,而且也是李频诗歌创作风格的一种体现。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诗人介绍:李频(约818年——约876年),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出生于寿昌长林西山。李频幼时便熟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他的诗歌创作在唐代后期颇受推崇,其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也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容。穆君游灵栖洞时即景吟的四句诗句,为李频提供了灵感,后者由此开始其诗歌创作之路。

  2. 诗词原文
    良宵出户庭, 极目向青冥。
    海内逢康日, 天边见寿星。
    临空遥的的,竟晓独荧荧。
    春后先依景, 秋来忽近丁。
    垂休临有道, 作瑞掩前经。
    岂比周王梦, 徒言得九龄。

  3. 诗意解析

  • 美景描写:《府试老人星见》以“良宵出户庭,极目向青冥”开篇,勾勒出了一个静谧美丽的夜晚景象。这种场景通常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受,同时也暗含了作者内心的平和与期待。
  • 自然与人生的结合:诗人通过描写“海内逢康日,天边见寿星”,表达了对健康、长寿等美好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这两句也暗示了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健康与长寿的人生目标。
  • 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迁:“春后先依景,秋来忽近丁”表现了自然界四季更替的规律性和生命的短暂。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反映出诗人对生命无常的认识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象征意义:结尾两句“垂休临有道,作瑞掩前经”富含深意。这里的“垂休”可能指即将到来的好运气或吉祥之事,而“作瑞”则是指吉祥的征兆。这些词汇的使用,不仅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也寓意着希望和美好的未来。
  • 对比与启示:“岂比周王梦,徒言得九龄”则是一种超越现实、追求理想生活的表达。这里用周文王梦中见到的九龄之象作为比喻,暗示诗人虽然无法完全实现这样的理想,但仍然怀揣着这样的梦想和追求。这种对比和启示,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学意味和深远的思考。

《府试老人星见》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作品,更是李频对于人生、自然以及哲理深刻理解的艺术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不仅可以领略到唐代诗歌的魅力,还能深入理解诗人对于人生、社会及自然的独到见解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