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端赴朝

君承明主意,日日上丹墀。
东阁论兵后,南宫草奏期。
人稀傍河处,槐暗入关时。
独遣吴州客,平陵结梦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王端赴朝》是唐代诗人李嘉祐的作品之一,诗中描绘了王端即将离别赴朝的场景,反映了古代官员调动时的情感与氛围。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文学作品:

  1. 诗歌背景:李嘉祐,唐代诗人。据传其生活在唐代的盛唐时期,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同时也透露出个人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
  2. 诗歌内容: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即将离任赴京城的官员的形象。“君承明主意”,表明王端是根据皇帝的旨意被召唤至朝廷,这不仅展示了君臣之间的关系,也体现了古代官僚体系中的命令与服从。接下来的描述“日日上丹墀”则进一步展现了王端受到皇帝重用的情景,他每天都要上朝,勤勉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3. 情感表达:“东阁论兵后,南宫草奏期”等句子,展现了王端在朝堂上的忙碌和作为,他在东阁参与军事讨论,并在南宫草拟奏章准备向皇帝汇报。这些场景不仅表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也反映出他勤勉工作的态度和为国为民的决心。
  4.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练而富有力量的语言。李嘉祐善于运用质朴无华的词汇来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思想,使得整首诗既简洁又深刻。
  5. 读者共鸣: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一种记载,也是对现代读者的一种启示。它告诉人们要忠于职守、勤勉工作,同时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时刻的感怀。读者可以从中汲取到关于责任、忠诚和友情等方面的深刻启示。

《送王端赴朝》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送别诗,更是一幅描绘古代官员赴朝廷情景的生动画面,它传达了作者对于王端未来事业的期望和个人对友情的珍惜。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社会的政治文化背景以及诗人的个人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