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细草绿汀洲,王孙耐薄游。
年华初冠带,文体旧弓裘。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使君怜小阮,应念倚门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是唐代诗人李嘉祐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诗作简要介绍:

  1. 诗歌原文
    细草绿汀洲,王孙耐薄游。
    年华初冠带,文体旧弓裘。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使君怜小阮,应念倚门愁。

  2. 诗歌鉴赏

  •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王牧即将出游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离别的复杂情感。首联“细草绿汀洲,王孙耐薄游”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寂寞的景色,为下文的离别情绪做了铺垫。而第二联“年华初冠带,文体旧弓裘”则展现了王牧年轻有为的形象,同时也暗示了他即将离开家乡的无奈。第三联“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映衬王牧旅途中的见闻,增加了诗句的生动性和画面感。第四联“使君怜小阮,应念倚门愁”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王牧的同情和不舍,同时也体现了王牧叔父对他的喜爱与怜惜。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唐代士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
  1. 诗歌背景
  • 在唐代,文人墨客之间相互拜访、赠诗送别是常见的社交活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王牧即将前往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吉安县)谒见其叔父有关。李嘉祐作为王牧的朋友,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为他饯行并写下了这首诗。诗中不仅表达了对王牧的祝福和期望,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和珍视。
  1. 诗歌影响
  • 《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喜爱。它不仅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了解唐代文人生活和情感世界的重要文献。同时,这首诗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为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参考材料。
  1. 诗歌赏析
  •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四句一韵,每句五个字,共八句。在内容上,这首诗以送别的场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王牧的关心和祝福。同时,诗中的自然景物、人物情感等元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艺术感染力。

《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不仅是唐代诗歌中的佳作,也是研究唐代文人生活和情感世界的宝贵资料。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