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皋尽日唯烟水,君向白田何日归。
楚地蒹葭连海迥,隋朝杨柳映堤稀。
津楼故市无行客,山馆荒城闭落晖。
若问行人与征战,使君双泪定沾衣。
送皇甫冉往安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皇甫冉往安宜》是唐代诗人李嘉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表达离别之情来展现诗人的才情和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作者简介:李嘉祐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字从一,赵州人。他天宝年间考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正字、监察御史等职。在唐朝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李嘉祐的一生充满波折,他在唐肃宗时期被贬为鄱阳令,后历任台州刺史、袁州刺史等职位,并在罢官后侨居苏州。他的诗歌创作风格绮丽婉靡,被誉为“中兴高流”中的佼佼者,与钱起、郎士元齐名。
作品全文与翻译:李嘉祐的《送皇甫冉往安宜》原文如下:
江皋尽日唯烟水,君向白田何日归。
楚地蒹葭连海迥,隋朝杨柳映堤稀。
津楼故市无行客,山馆荒城闭落晖。
若问行人与征战,使君双泪定沾衣。
该诗的翻译为:“江岸上终日烟雾缭绕,你将回到那田间劳作的白田。楚地的芦苇连接着辽阔的海洋,隋朝的杨柳映照着堤岸。渡口的旧楼和市集没有行人,山间的空房和荒城关闭了夕阳。如果你问我这行人和征战之事,我的眼泪一定会沾湿您的衣襟。”
主题与内容:李嘉祐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不舍和忧虑。诗中不仅描绘了江南水乡的宁静景色,也反映了他对友人未来道路的关注和担忧。同时,通过对比楚地和隋朝的地理特征,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对友人归期的期待和对未来的美好祝福。
艺术特色:李嘉祐的这首《送皇甫冉往安宜》以其精巧的结构和深刻的内涵受到后世的赞誉。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整首诗富有层次感和画面感。尤其是“楚地蒹葭连海迥,隋朝杨柳映堤稀”这两句,通过对楚地和隋朝的自然景色的描绘,既展现了地域的特点,又寓意深远。
《送皇甫冉往安宜》不仅仅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哲理和丰富想象的作品。它不仅是诗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