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皇甫十六侍御曾见寄

自顾衰容累玉除,忽承优诏赴铜鱼。
江头鸟避青旄节,城里人迎露网车。
长沙地近悲才子,古郡山多忆旧庐。
更枉新诗思何苦,离骚愁处亦无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皇甫十六侍御曾见寄》是唐代李嘉祐的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时事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李嘉祐,字从一,号五峰山人,唐朝中期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以其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据传,李嘉祐在官场上历经坎坷,多次被贬谪,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他的个人遭遇有关。
  2. 作品原文:自顾衰容累玉除,忽承优诏赴铜鱼。江头鸟避青旄节,城里人迎露网车。长沙地近悲才子,古郡山多忆旧庐。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还透露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忧虑。特别是“忽承优诏赴铜鱼”一句,反映了诗人因政治原因被贬谪的现实。同时,诗人通过描绘江头的鸟儿躲避皇帝的仪仗,城里的人们迎接朝廷使者的情景,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社会画面。
  3. 作品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感慨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4. 艺术特色:《酬皇甫十六侍御曾见寄》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诗人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比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同时,诗歌的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酬皇甫十六侍御曾见寄》不仅是李嘉祐文学才华的象征,也是唐代诗歌艺术的一个缩影。它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对于理解唐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