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泉生美玉,积水异常流。
始玩清堪赏,因知宝可求。
斗回虹气见,磬折紫光浮。
中矩皆明德,同方叶至柔。
月华偏共映,风暖伫将游。
遇鉴终无暗,逢时愿见收。
赋得玉水记方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得玉水记方流》是唐代诗人郑俞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展现了作者对玉的赞美以及玉水的清澈之美。该诗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感悟,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思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使读者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
下面将结合这首诗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作者简介:《赋得玉水记方流》的作者是郑俞,生活在唐代,他的诗歌创作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诗歌原文:《赋得玉水记方流》,出自唐代诗人郑俞的诗作,其内容丰富且深意盎然。以下是部分内容:
- 积水綦文动,因知玉产幽。如天涵素色,侔地引方流。
- 潜润滋云起,荧华射浪浮。鱼龙泉不夜,草木岸无秋。
- 璧沼宁堪比,瑶池讵可俦。若非悬坐测,谁复寄冥搜。
诗歌主题:此诗主要表达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玉的崇高地位的认同。
诗歌鉴赏:通过对玉水的描写,诗人不仅传达了对自然景观的热爱,更通过“若非悬坐测”等句式,暗示了只有深入观察和体验才能领悟到真正的美,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审美观。
文化意义: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玉常被用来象征美好与纯洁,而这首诗则进一步强调了玉水的清澈与纯净,使得玉的形象更加生动和立体。
艺术特色:郑俞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积水綦文动,因知玉产幽”中的“积水”象征着清澈的水源,而“因知玉产幽”则表达了对玉产地环境的赞美。这些精致的描述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美感,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后世影响:《赋得玉水记方流》不仅是郑俞个人艺术成就的代表,也对后来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人都受到过这首诗的影响,从而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现出类似的审美追求和艺术风格。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介绍,可以看出《赋得玉水记方流》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以简洁的语言、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形式,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