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屋架城隈,宾筵此日开。
文锋摧八阵,星分应三台。
望雪烦襟释,当欢远思来。
披云霄汉近,暂觉出尘埃。
奉陪段相公晚夏登张仪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陪段相公晚夏登张仪楼》是唐代诗人姚康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通过描绘夏日傍晚的景色和宴会氛围,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诗歌原文:
秦相驾群材,登临契上台。
查从银汉落,江自雪山来。
俪曲亲流火,凌风洽小杯。
帝乡如在目,欲下尽裴回。诗句解读:
- 秦相驾群材:这句意味着段相公如同驾驭着一群才华横溢的人才,登上了这座高楼,象征着他的权威和能力。
- 登临契上台:登上高楼,与天地相接,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感觉。
- 查从银汉落:查,可能是指星星,银汉即银河,这里形容星星从天空中落下,增添了一种浪漫的氛围。
- 江自雪山来:江水从雪山流来,形成了一种壮观的自然景观,也暗示了季节的变化。
- 俪曲亲流火:俪,同“丽”,指美丽的曲子。流火,古人认为夏天黄昏时,太阳的余晖映射在大地上,像火焰一样闪烁。这里描绘了一种热烈而又宁静的夜晚景象。
- 凌风洽小杯:凌风,形容饮酒时的畅快淋漓。洽小杯,意为在微风中品尝美酒,享受着凉爽的夜风。
- 帝乡如在目:帝乡,这里指的是天宫,如在目,意味着天宫中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
- 欲下尽裴回:裴回,形容犹豫、徘徊的样子。在这里,诗人似乎有些留恋于眼前的美景,不愿意离开。
- 艺术特色:
- 姚康的这首诗采用了传统的五言古诗形式,没有固定的格律限制,但每句五个字的句式保持了一致。这种自由的形式使得诗歌更加灵活多样,便于表达丰富的感情和景象。
- 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友人段相公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比喻,如“银汉落”、“查自雪山来”等,都充满了诗意,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 文化背景:
- 在唐代,文人雅集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诗人们常常聚集在一起,吟诗作画,以文会友,这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也是文人相互交流思想、展示才华的重要途径。
- 姚康作为一位进士及第的诗人,其作品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他的这首《奉陪段相公晚夏登张仪楼》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既展现了个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唐代士人的生活情趣。
- 鉴赏分析:
-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夏日傍晚,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凉爽的微风、璀璨的星空以及美酒的芬芳。
- 在情感表达上,姚康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如“秦相驾群材”与“登临契上台”的描写,既表现了段相公的地位和权力,又烘托了他的威严;而“欲下尽裴回”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有豪放也有细腻,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素养。
《奉陪段相公晚夏登张仪楼》不仅是姚康个人才华的展现,也是唐代文化的一个缩影。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现代人而言,阅读这样的作品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文字和画面,更能从中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