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起凉风,乘闲览岁功。
自随台席贵,尽许羽觞同。
楼殿斜晖照,江山极望通。
赋诗思共乐,俱得咏时丰。
和段相公登武担寺西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姚康的《和段相公登武担寺西台》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景观的高度赞赏和内心的孤独感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 诗歌原文
- 松径引清风,登台古寺中。
- 江平沙岸白,日下锦川红。
- 疏树山根净,深云鸟迹穷。
- 自惭陪末席,便与九霄通。
-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和段相公登武担寺西台》中的“松径引清风”一句,描绘出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清风从松间吹出,使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而“江平沙岸白,日下锦川红”则通过色彩对比,展现出了江面的宽阔与晚霞的美丽,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 情感抒发:诗中的“疏树山根净,深云鸟迹穷”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孤独感。诗人虽然身处美景之中,但内心的孤独无人能解,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诗歌更加深沉,更具哲理性。
- 自我认知:“自惭陪末席,便与九霄通”反映了诗人对自己位置的认识。在这里,诗人将自己视为一种超越世俗的存在,与高远的天空相连,体现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超然境界的追求。
- 历史背景
- 唐代文化氛围: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最为繁荣的时代之一,文人墨客辈出,诗酒风盛行。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唐代的诗词作品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其中不乏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作。
- 姚康生平:姚康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其作品多有传世之作。《和段相公登武担寺西台》可能是他在游览武担寺时所作,通过与友人段相公的同游,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对自然美的感悟。
《和段相公登武担寺西台》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更是姚康个人情感世界的写照。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自身孤独感的抒发,展示了唐代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以及对于精神追求的不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