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无霜霰,连年见物华。
青林暗换叶,红蕊续开花。
春去闻山鸟,秋来见海槎。
流芳虽可悦,会自泣长沙。
经梧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经梧州》是唐代诗人宋之问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在位期间的公元715年,当时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在发展,而岭南地区的梧州则相对闭塞。宋之问作为初唐诗人,其创作风格和内容反映了唐朝初期的文化背景和政治局势。《经梧州》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南国风光的独特感悟,也表达了自己被贬后的无奈与哀愁。
宋之问的诗歌创作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诗作多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擅长捕捉自然景物的美。然而,宋之问的官场经历并不顺利,他因政治斗争而被贬至南方的边远地区,这种人生境遇的变化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经梧州》中,宋之问通过描绘梧州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自己对于流放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经梧州》中的诗句如“南国无霜霰,连年见物华”不仅生动勾勒了梧州的地理特征和自然风貌,也隐含了诗人对家乡的美好记忆以及被贬后的哀怨心情。诗中通过对梧州四季变化的描述,展现了南方独特的自然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这种美景的眷恋与不舍。
《经梧州》还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首先,它展示了唐代诗歌的艺术成就,特别是五言律诗这一体裁的成熟运用。其次,诗中融合了自然描写与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想象力。最后,该诗作为初唐时期的代表作品,为后世研究唐代文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材料。
《经梧州》不仅是宋代著名诗人宋之问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代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