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门路接凤凰台,素浐宸游龙骑来。
涧草自迎香辇合,岩花应待御筵开。
文移北斗成天象,酒递南山作寿杯。
此日侍臣将石去,共欢明主赐金回。
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而非沈佺期。这首诗作于唐中宗初春幸太平公主的南庄,是一首格律规范的律诗,体现了唐代宫廷应制诗的艺术特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创作背景:《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的创作时间是在唐中宗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时,这是一次皇家的出游活动,旨在欣赏自然美景并庆祝皇族的和谐。在这次活动中,皇帝的仪仗、宴会的氛围以及公主庄园的受宠若惊的状态都被李峤细腻地描绘出来。这首诗作为应制之作,不仅是对皇帝出行的一次赞颂,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映。
艺术特色:李峤的这首诗具有严谨的格律和韵律,讲究平仄与押韵,显示出了唐代律诗的典型特点。全诗从形式到内容都显得十分规矩,首联开篇即写景,颔联则具体描写皇帝的仪仗,颈联则转向宴会场景,尾联则抒发宴后的感慨。这种结构上的布局,使得整首诗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充分展现了唐代律诗的格局美。
文学价值:作为唐代应制诗的代表作品之一,此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宫廷生活,还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通过对景物的生动描绘以及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捕捉,李峤成功地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呈现给读者,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春日的南庄之中,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
《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也是唐代文学艺术成就的一个缩影。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同时也为研究唐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