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吴郎见过北舍

圃畦新雨润,愧子废锄来。
竹杖交头拄,柴扉隔径开。
欲栖群鸟乱,未去小童催。
明日重阳酒,相迎自酦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晴吴郎见过北舍》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杜甫的一首诗作,体现了其深邃的思想感情和精湛的艺术造诣。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晚晴吴郎见过北舍》的作者杜甫,字子美,被后人尊称为杜少陵或杜少陵野老。他的祖先原籍襄阳(今属湖北),后迁居至巩县(今河南巩义)。杜甫在开元后期举进士未中,之后游历各地,生活贫困,与人民生活接近,对当时的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
  2.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不详,但可以推测是在杜甫晚年隐居时期,他可能经历了一些社会动荡和个人挫折,如安禄山军临长安等事件,导致他生活陷入困境。尽管如此,杜甫并未放弃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通过诗文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此诗便是其中之一。
  3. 诗歌原文:《晚晴吴郎见过北舍》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其原文如下:圃畦新雨润,愧子废锄来。竹杖交头拄,柴扉隔径开。欲栖群鸟乱,未去小童催。明日重阳酒,相迎自酦醅。
  4. 诗歌赏析:这首诗以其朴素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杜甫的田园生活以及对友情的珍惜。诗中的“圃畦新雨润”描绘了初秋时节的田野景色,给人以清新之感;“愧子废锄来”表达了诗人因农事而感到些许愧疚的心情。此外,“竹杖交头拄”,通过描述使用竹杖的情景,传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柴扉隔径开”,则反映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最后,通过描写朋友相聚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艺术特色:杜甫的诗歌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风格。《晚晴吴郎见过北舍》作为其作品中的一篇,不仅语言朴实无华,而且意境深远,通过对田园生活的细致描绘,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态度。诗中的“欲栖群鸟乱,未去小童催”等句子,既表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美好,也暗示了生活中的艰辛。这种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技巧,使诗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晚晴吴郎见过北舍》不仅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代表作品,也是研究唐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杜甫的思想情感及其在文学上的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