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杜位

寒日经檐短,穷猿失木悲。
峡中为客恨,江上忆君时。
天地身何在,风尘病敢辞。
封书两行泪,沾洒裛新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杜位”是一首五言律诗。它出自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之手,创作于盛唐时期。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在科举考试中屡次不中,后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1. 作品背景
  • 《寄杜位》作于杜甫晚年,此时他已历经坎坷,流离失所。此诗可能是在杜甫流寓巴蜀期间所作,那时他与杜甫之族弟杜位有较多的交往。
  1. 作品原文
    寒日经檐短,穷猿失木悲。
    峡中为客恨,江上忆君时。
    天地身何在,风尘病敢辞。
    封书两行泪,沾洒裛新诗。

  2. 主题内容

  • 诗中通过描写冬日景致和孤猿哀鸣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苦闷。同时,也展现了他对故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家国的忧虑。
  1. 艺术特色
  • 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物,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全诗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都紧扣主题,层层推进,使得整首诗既有内在的逻辑性,又不失情感的张力。
  1. 文学价值
  • 《寄杜位》作为杜甫晚年的作品,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是研究杜甫诗歌的重要材料,也是了解唐代诗歌发展的重要文献。

《寄杜位》作为杜甫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展示了他卓越的诗歌才华,也反映了他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体验。这首诗对于理解唐代诗歌文化以及杜甫本人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