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烟生处僻,虎迹过新蹄。
野鹘翻窥草,村船逆上溪。
复愁十二首
介绍
杜甫的《复愁十二首》是一组充满深意的诗作,反映了诗人当时复杂的心情和对国家、社会现状的深切忧虑。下面将简单介绍这首诗:
- 组诗简介:
- 《复愁十二首》由杜甫创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6),是一组以“愁”为主题的抒情诗,每首都表达了杜甫对生活、国家和社会的深刻感慨。
- 这组诗不仅体现了杜甫的文学成就,也展示了他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通过这组诗,我们可以一窥唐代社会的风貌和杜甫的个人经历。
《复愁十二首》是杜甫艺术成就的一个缩影,更是其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些诗篇的阅读和理解,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杜甫作为伟大诗人的艺术魅力及其深厚的人文关怀。
相关推荐
注释: 人烟生处僻,虎迹过新蹄。 野鹘翻窥草,村船逆上溪。 译文: 人在偏僻的地方生活,老虎的蹄印踏出了痕迹。 野鸭在草丛中盘旋着,小舟逆着溪水而上。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一幅山野间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图画。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和谐之感
《复愁十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每首都表达了诗人对战乱时代的深刻忧虑和无奈之情。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钓艇收缗尽,昏鸦接翅归。 月生初学扇,云细不成衣。 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 1. 钓艇收缗尽:描述了一个钓鱼的小艇在一天结束时,所有的鱼饵都已经使用完毕,准备收拾回家。 2. 昏鸦接翅归:黄昏时分,成群的乌鸦飞回,它们翅膀相接,形成了一幅壮观的景象。 3. 月生初学扇:月亮渐渐升起
注释: 复愁十二首:指《复愁十二首》,即《感时思归十二首》。 万国尚防寇,故园今若何:天下各国仍然警惕着外侵者的威胁,而我故乡又是什么样子呢?万国,指天下各国。寇,指侵扰者,侵略者。 昔归相识少,早已战场多:《旧唐书·郭子仪传》说:“朔方将士久役之后,疲于战斗,往往逃亡。”诗人感慨自己过去在故乡的时候和乡亲们相交往的不多,而一旦远离家乡奔赴疆场,很快就战死沙场了。 赏析:
【注释】 身:指作者自己。省郎:指官署中的小吏。家须农事归:家中需要我回家耕种。年深:时间已久。荒草径:长满了荒草的小路。老恐失柴扉:恐怕老了会失去柴门。柴扉,是简陋的篱笆门。 【赏析】 这首诗写一位中年官吏的思乡之情。首二句写诗人身在官府,心念故里。次二句写诗人想早日结束公务回到家乡。第三句承上启下,写自己因公务而长期离家,担心年老时回不到家乡。末二句写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全诗语言质朴
注释:金丝镂制的箭杆箭头锋利,皂尾制成的旗竿高耸。自从国难当头,我感叹行走道路困难重重。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的艰难生活和作者的忧虑之情。首句通过“金丝镂箭镞”与“皂尾制旗竿”,形象地展现了战争时期的武器与旗帜的特征和制作过程。第二句通过“一自风尘起,犹嗟行路难”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乱时期人们的困境的同情和关切。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画面,展现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破坏和影响
胡虏(指入侵中原的异族)何曾(何时、怎么)盛(强盛),干戈(武器)不肯休。 百姓(老百姓)听着小儿郎(指年轻人),谈话(聊天、交谈)寻找封侯(官位)
【注释】:复:重复,这里指“又”。 愁: 《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行行重行行》,其中的“去者日以疏,来者亦以稀。去来路悠悠,今非昨是何。”就是“愁”字的由来。 十二句,这里指“又”的意思。 贞观,唐朝的一个年号,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 铜牙弩,古代的一种弓形武器,用金属做牙齿,能射箭,可以发射铅丸、石弹、铁丸等。 开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 锦兽张,用锦绣做成的野兽张开的样子。 花门小前好,花门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分析诗歌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回答。本题要求学生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给出必要的注释,最后要赏析。 首联的意思是:今天你要骑上麒麟马,首先得驾着鼓车上路。颈联的意思是:不必去河北打听情况了,因为诸将已经觉察出你的荣华富贵。此诗是作者为新贵张说而作的一首应制之诗
诗句译文: 任凭江淮的粮食,休要添兵进苑囿。 自古来勇猛如貔虎之士,怎比得凤凰城的宏伟! 赏析: 1. 诗眼与主旨:这首诗的核心在于“由来貔虎士,不满凤皇城”这一句。它表达了对军事力量过剩而国家政治需求不足的深刻反思,以及一种对于理想国度的渴望和追求。杜甫通过这一对比,批判了当时的政治状况,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于治国平天下之道的担忧和期望。 2. 历史背景:这首诗可能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
诗句:江上亦秋色,火云终不移。 译文:江上也是秋天的风景,但火焰一样的云彩始终不肯移动。 注释:江上,指长江之上,泛指江面或江边。秋色,指秋天的景色。火云,指如火一般的云彩。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江上秋天景色的描述,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意境。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面上秋天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战争带来的混乱和不安的忧虑。"火云终不移"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战争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复愁十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在七六七年秋天创作的一组五言绝句,表达了他对战乱时代的悲哀和不满。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 序号 | 诗句 | 译文
【注释】 病减:因病减轻。 吟多意有馀:指诗写得多,意思表达得充分。 莫看江总老:不要以年纪大为借口,而应有所作为。 犹被赏时鱼:指仍能受到赏识。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自己的病情,后两句说自己年岁虽大,但还有用武之地。 首句说:“因身体虚弱(病),所以诗作没有进步。”次句说:“尽管写的多了(吟多),但诗意还嫌不够。”这是从自己角度出发的自谦之语。第三句突然一转,“莫看江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