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韦有夏郎中

省郎忧病士,书信有柴胡。
饮子频通汗,怀君想报珠。
亲知天畔少,药味峡中无。
归楫生衣卧,春鸥洗翅呼。
犹闻上急水,早作取平途。
万里皇华使,为僚记腐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韦有夏郎中》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体现了他的诗歌风格、思想主题与文化背景等。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及其意义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其内容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宝库,同时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研究素材。具体介绍如下:

  1. 作品内容
  • 诗篇结构:《寄韦有夏郎中》全诗共八句,采用了七言古体的形式。这种形式在中国古诗中非常常见,便于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 诗句解析:每句诗均以四字为一个单元,形成了整齐的节奏感。例如“省郎忧病士”,这里的“忧病”表达了对官员的关切与同情,而“士”则可能是指那些因疾病而无法履行职责的官员。
  1. 作品特点
  • 情感表达:《寄韦有夏郎中》中充满了杜甫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的“饮子频通汗,怀君想报珠”表达了他对友人健康状况的关心,以及希望借助书信来传达自己的思念和祝福。
  • 文化内涵:此诗还反映了杜甫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不满。如“亲知天畔少,药味峡中无”揭示了他观察到的民间疾苦及地方医疗资源的短缺。
  1. 写作背景
  • 时间背景:据历史记载,这首诗创作于唐代的某个时期。
  • 个人经历:杜甫作为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其生活和创作往往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这首诗很可能是在杜甫担任官职或处于某种困境时所写,表达了他的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感的结合。

《寄韦有夏郎中》不仅是杜甫诗歌艺术的一个展现,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多方面情况,是研究唐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杜甫以及那个时代的文化特色,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