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司马至

有使归三峡,相过问两京。
函关犹出将,渭水更屯兵。
设备邯郸道,和亲逻些城。
幽燕唯鸟去,商洛少人行。
衰谢身何补,萧条病转婴。
霜天到宫阙,恋主寸心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柳司马至》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这首诗体现了杜甫对柳宗元的崇敬之情。下面是具体介绍:

  1. 作品背景:杜甫的《柳司马至》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此时杜甫尚未在政治舞台获得显著成就,而是游历四方,生活贫困。诗作中不仅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凋敝的现状,以及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2. 艺术特色:《柳司马至》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杜甫诗歌的独特艺术魅力。全诗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柳宗元的形象,并通过对其才华与遭遇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敬佩之情。此外,该诗在结构上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使得整首诗歌既有严谨的格律美,又充满了感情的流动,是杜甫长篇作品中的又一经典之作。
  3. 思想内容:在《柳司马至》中,杜甫通过对友人经历的描述,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诗中的“有使归三峡,相过问两京”表达了朋友之间的相互挂念和关心;而在“衰谢身何补,萧条病转婴”中,则揭示了杜甫自身所处的困顿境遇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这些诗句不仅体现了杜甫个人的思想情感,也折射出了整个时代的风貌。

《柳司马至》是杜甫诗歌艺术的高度体现,其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看到一个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及其对于友情、国家和社会的深沉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