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波忽争道,岸转异江湖。
鄂渚分云树,衡山引舳舻。
翠牙穿裛桨,碧节上寒蒲。
病渴身何去,春生力更无。
壤童犁雨雪,渔屋架泥涂。
欹侧风帆满,微冥水驿孤。
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苍梧。
帝子留遗恨,曹公屈壮图。
圣朝光御极,残孽驻艰虞。
才淑随厮养,名贤隐锻炉。
邵平元入汉,张翰后归吴。
莫怪啼痕数,危樯逐夜乌。
过南岳入洞庭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南岳入洞庭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全诗如下:洪波忽争道,岸转异江湖。鄂渚分云树,衡山引舳舻。翠牙穿裛桨,碧节上寒蒲。病渴身何去,春生力更无。壤童犁雨雪,渔屋架泥涂。欹侧风帆满,微冥水驿孤。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苍梧。帝子留遗恨,曹公屈壮图。
这首诗通过描绘南岳与洞庭之间的地理景观和生活细节,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首句“洪波忽争道,岸转异江湖”描写了南岳到洞庭湖泊间的自然景观变化,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变幻无常。接下来的诗句“鄂渚分云树,衡山引舳舻”,则进一步描绘了从南岳到洞庭湖沿途的山水风光。
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诗中也融入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如“病渴身何去,春生力更无”表达了一种无奈与挣扎,同时也反映了杜甫本人的生活境遇和内心世界。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的情感层次和哲理意味。
诗中的意象和用词也十分丰富。例如,“翠牙”、“寒蒲”、“陂陀”等词语,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节奏感和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广阔的洞庭湖之中,感受到了作者的心境波动。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境遇的反映。通过对洞庭湖这一特殊地理位置的描述,杜甫巧妙地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意识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过南岳入洞庭湖》是一首充满情感、哲思和艺术美感的诗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展现了杜甫作为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独特风格和深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