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波忽争道,岸转异江湖。
鄂渚分云树,衡山引舳舻。
翠牙穿裛桨,碧节上寒蒲。
病渴身何去,春生力更无。
壤童犁雨雪,渔屋架泥涂。
欹侧风帆满,微冥水驿孤。
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苍梧。
帝子留遗恨,曹公屈壮图。
圣朝光御极,残孽驻艰虞。
才淑随厮养,名贤隐锻炉。
邵平元入汉,张翰后归吴。
莫怪啼痕数,危樯逐夜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祐的作品,题目“过南岳入洞庭湖”,描绘了诗人乘坐船只从南岳出发,进入洞庭湖的壮丽景象。

第一句“过南岳入洞庭湖”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乘坐船只从南岳出发,进入洞庭湖的决心和勇气。

第二句“洪波忽争道,岸转异江湖。”描绘了船在湍急的洪流中前行的情景,岸边的景色也变得与江湖迥异,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

第三句“鄂渚分云树,衡山引舳舻。”通过描绘鄂渚和衡山的景象,进一步衬托了诗人乘坐船只行进在洞庭湖中的壮阔景象。

第四句“翠牙穿裛桨,碧节上寒蒲。”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船桨比作绿色的牙齿,将船上的蒲草比作碧绿的节杖,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船只行驶的动态画面。

第五句“病渴身何去,春生力更无。”表达了诗人在航行过程中感到口渴难忍,但同时也感受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增强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六句“壤童犁雨雪,渔屋架泥涂。”描绘了农民在田里耕作、渔民在家中搭建房屋的情景,展现了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场景。

第七句“欹侧风帆满,微冥水驿孤。”通过描绘风帆倾斜、水位低微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

第八句“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苍梧。”表达了诗人乘坐船只在江面上回望赤壁的壮阔景象,同时暗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慨。

第九句“帝子留遗恨,曹公屈壮图。”借用历史人物曹操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事件的感慨和思考。

第十句“圣朝光御极,残孽驻艰虞。”强调了国家正处于艰难时期,需要人们共同努力克服困难。

第十一句“才淑随厮养,名贤隐锻炉。”通过对比才能出众的人和普通百姓的生活,表达了对普通人生活状况的关注。

第十二句“邵平元入汉,张翰后归吴。”引用了古代两位著名人物的故事,寓意着历史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

最后两句“莫怪啼痕数,危樯逐夜乌。”表达了诗人对旅途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的感慨,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