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
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绝句漫兴九首(其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绝句漫兴九首(其八)》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在这首诗中,杜甫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向夏天过渡的自然景象,并通过对“柔桑叶”和“细麦”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季节变迁带来的美感。
杜甫生活在唐玄宗至代宗年间,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复杂多变,杜甫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人文关怀,记录下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的诗作。他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也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杜甫在成都草堂期间所作的组诗《绝句漫兴九首》,是他晚年生活的写照,这些诗作体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细致观察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从春到夏,四季的变化在他的诗句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通过对比春天的柔桑叶和细麦的生长,杜甫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对于生活中美好事物如自然风光的珍惜。
在艺术手法上,杜甫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绝句漫兴九首(其八)》中的“柔桑叶”和“细麦”不仅是对自然界特征的描述,更是杜甫情感状态的象征。通过对这些细微之处的刻画,诗人传达了他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绝句漫兴九首(其八)》不仅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可多得的珍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杜甫作为伟大诗人的艺术成就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