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塞九首(其七)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前出塞九首(其七)》:征夫心声与时代哀歌

当清晨的马蹄踏过铺满白雪的山道,我感受到了一种孤独与坚毅。在《前出塞九首(其七)》中,杜甫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刻画了征夫在大寒天于高山之上筑城戍守的情景。这首诗不仅仅是一幅战场的壮阔画面,更是一曲深沉的时代悲歌。

诗中的“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描绘了一幅严寒天气下军队行进的场景,士兵们冒着大雪前行,艰难地攀登险峻的高山。而“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则形象地表达了士兵们面临的危险与挑战,他们必须小心翼翼地行走,以防失足坠入冰冷刺骨的深渊。这些描写不仅仅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与艰苦,更让人感受到士兵们对家园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这句诗透露出了诗人对于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远影响的思考。他似乎在询问,在这样的战争环境下,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一切,回到和平安宁的生活中去?这种对和平与安定的向往,反映了作者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这两句诗则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它传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同时也表现了他对无法实现目标的无力感。这里的“浮云”既象征着飘渺不定的希望,也暗示了现实的困难和挑战。

杜甫的这些诗句,不仅仅是对战场景象的描述,它们更深刻地揭示了战争背后的人性挣扎和社会问题。通过《前出塞九首(其七)》,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战争如何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以及诗人如何用自己的笔触表达出对这一现象的不满和批判。

《前出塞九首(其七)》不仅展现了杜甫卓越的诗歌才华,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历史场景,其中蕴含着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这些诗篇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