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前出塞九首(其七)》。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译文: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在天空中飘洒的是大雪,我军行进进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小路崎岖险峻,手捧寒石行走其间,手指也曾落在冰上。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已经远离了汉朝的月亮,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傍晚时分,我们向南出征,虽然能够看到,但是无法攀援。
注释:
- 天雪:天空中的雪花
- 高山:高耸的山脉
- 径危:小路崎岖
- 抱寒石:抱着寒冷的石头
- 指落曾冰间:手指曾经被冰覆盖
- 汉月:汉朝时期的时间单位
- 筑城还:返回家乡
- 暮南征:傍晚时的南征行动
- 浮云:飘动的云朵
- 可望不可攀:可以看到,却不能攀登上去
赏析:
这首《前出塞》是王昌龄描写边塞风光和士兵出征生活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恶劣的天气、崎岖的山路、冰冷的石头和士兵在夜晚行军的场景,展现了士兵们艰难困苦的生活状态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和平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艰辛与思乡之情的边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