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骑朝天去,江城眷阙深。
夜珠先去握,芳桂乍辞阴。
泽国三千里,羁孤万感心。
自嗟文废久,此曲为卢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驿骑朝天去,江城眷阙深。
夜珠先去握,芳桂乍辞阴。
泽国三千里,羁孤万感心。
自嗟文废久,此曲为卢谌。
《送张中丞入京讨贼序》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篇散文,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此文以叙事和抒情的手法,记叙了张巡在睢阳坚守四个多月,最终因力竭城陷而牺牲的全过程。作者在文中对张巡忠烈、智勇双全的形象进行了热情讴歌,并表达了对他不幸遇害的惋惜之情。
文章开篇即点明“公之于蜀也”,接着叙述了张巡与许远同赴朝廷的情况,并详述了两人在朝堂上的言行举止,表现了他们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以及忠诚于朝廷的坚定信念。随后,文章转向描述张巡在睢阳城下的情形,他身先士卒,激励将士,使敌军望风披靡,表现出他的卓越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随着战事的发展,文章详细描写了张巡与叛军将领的较量,展现了其巧妙的谋略和机智,成功化解了多次危机。最后,文章以张巡被俘和壮烈牺牲作为结尾,表达了对这位英雄的深深哀悼以及对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念。
《送张中丞入京讨贼序》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唐代历史、政治、军事的重要文献资料。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议论,展示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