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长庆寺

南行步步远浮尘,更近青山昨夜邻。
高铎数声秋撼玉,霁河千里晓横银。
红蕖影落前池净,绿稻香来野径频。
终日官闲无一事,不妨长醉是游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长庆寺》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杜牧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杜牧生平:《宿长庆寺》的作者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唐代著名诗人,官至中书舍人。他的诗歌风格以俊爽清丽见长,尤擅长七言律诗和绝句。
  1. 原文赏析
  • 字面解读:首句“南行步步远浮尘”,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心态。
  • 意象营造:“更近青山昨夜邻”利用“邻”字,暗示了诗人对远方景色的渴望,以及与大自然亲近的愿望。
  • 景致描绘:“高铎数声秋撼玉”通过“秋撼玉”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寺院钟声在秋天清晨的清脆与悠扬。
  • 感官体验: “霁河千里晓横银” 中的“晓横银”形容了河面上晨光照耀下的水面,给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感觉。
  • 色彩描写:“红蕖影落前池净”中,荷花的影子映照在清澈的池塘上,显得格外洁净明亮。
  • 嗅觉描述:“绿稻香来野径频”描绘了田野间稻香四溢的景象,传达了一种丰收的喜悦和自然的生机。
  • 情感表达:“终日官闲无一事,不妨长醉是游人”反映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表达了他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
  • 意境营造:整首诗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宁静祥和的佛寺之中。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杜牧生活在唐朝晚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文化繁荣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牧的作品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个人经历:杜牧在仕途上曾有过波折,但他并未因此而沉沦。他在晚年选择离开喧嚣的城市,寻求心灵上的宁静,这与《宿长庆寺》中所描绘的宁静景象不谋而合。

《宿长庆寺》不仅是杜牧诗歌创作的佳作,也是唐代诗歌艺术瑰宝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