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楼戏赠

细柳桥边深半春,缬衣帘里动香尘。
无端有寄闲消息,背插金钗笑向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倡楼戏赠》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文学作品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时代特征:这首诗作创作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反映了唐代中晚期的社会风貌与文化氛围。
  • 作者生平: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属西安)人,官至中书舍人,以诗文著称,尤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
  1. 艺术特色
  • 主题深刻:通过对戏曲表演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欢乐与悲伤的深刻思考。
  • 语言精炼:诗句选用了“细柳桥边”、“缬衣帘里”等形象生动的词语,营造出一种淡雅而富有意境的氛围。
  1. 情感表达
  • 欢乐中的忧伤:诗中虽然描写了戏曲中的场景和人物,但通过“无端有寄闲消息”这样的句子,传达出诗人在欢乐背后所感受到的某种无奈或忧郁。
  • 生活写照:通过对倡楼戏的具体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和人们的精神状态。
  1. 历史地位
  • 文学价值:《倡楼戏赠》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内涵,成为后世研究唐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 艺术风格:杜牧的这首七绝不仅在内容上具有深意,其形式上也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唐诗增添了一笔亮丽的色彩。
  1. 社会影响
  • 文人雅集:此诗因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常被作为宴席上的吟咏之物,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及其审美趣味。
  • 文化传播:在中国古代诗词的传播过程中,许多经典之作如《咏史》、《登高丘而望远》等,都成为了传承文化的载体,而《倡楼戏赠》亦是如此。

《倡楼戏赠》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能够触动人心、激发思考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杜牧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情万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