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
纤腰间长袖,玉佩杂繁缨。
拖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
自是荒淫罪,何妨作帝京。
扬州三首其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杜牧并未创作名为《扬州三首其三》的文学作品,这是对杜牧诗歌作品的误解。实际上,杜牧创作的五言律诗组诗《扬州四首》中的第三首才是《扬州三首其三》,这首诗以扬州夜晚的繁华景象为题材,通过歌管亭台与红桥路过的对比,展现了扬州夜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奢华氛围。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以清新、豪放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怀。杜牧在唐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与柳宗元并称“大李杜”。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而且在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扬州四首其三》的原文如下:
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
纤腰间长袖,玉佩杂繁缨。
拖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
自是荒淫罪,何妨作帝京。
这首诗描绘了扬州夜晚的繁华景象,通过对歌管亭台与红桥路过的描写,展现了扬州夜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奢华氛围。同时,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对于扬州繁华背后可能带来的道德沦丧和社会问题的忧虑。
杜牧的《扬州三首》实际上是一组五言律诗,而非单一的作品。其中,第三首《扬州四首其三》是对扬州夜晚繁华景象的生动描绘,展示了唐代扬州的繁荣与奢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