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座主侍郎

一饭尚怀感,况攀高桂枝。
此恩无报处,故国远归时。
只恐兵戈隔,再趋门馆迟。
茅堂拜亲后,特地泪双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辞座主侍郎》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作品,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悲凉。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1. 作者简介
  • 杜荀鹤的生平:杜荀鹤,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太平)人。他于大顺二年(891年)中进士,并曾任后梁太祖的翰林学士,但仅五日后便因故去世。
  • 诗歌创作背景:作为一位关注社会现实的诗人,杜荀鹤的诗歌多反映了唐末军阀混战的局面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痛苦境遇。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内容:“一饭尚怀感,况攀高桂枝。此恩无报处,故国远归时。只恐兵戈隔,再趋门馆迟。茅堂拜亲后,特地泪双垂。”
  • 译文注释:通过“一饭”与“高桂枝”的比喻,表达了对过去恩情的回忆和对未来命运的忧虑;“此恩无报处,故国远归时”则揭示了作者对于自己无法报答恩情、远离故国的无奈心情。
  1. 作品赏析
  • 艺术特色:这首诗采用了传统的五言律诗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深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情感表达:整首诗渗透着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对个人遭遇的哀愁以及对家庭亲情的眷恋,情感真挚而深沉。

《辞座主侍郎》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幅描绘历史变迁和社会现实的画卷。通过对杜荀鹤及其时代背景的了解,人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这首作品的内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