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还如此,生前不见春。
岂能诗苦者,便是命羁人。
家事因吟失,时情碍国亲。
多应衔恨骨,千古不为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贾岛还如此,生前不见春。
岂能诗苦者,便是命羁人。
家事因吟失,时情碍国亲。
多应衔恨骨,千古不为尘。
《哭刘德仁》是唐代杜荀鹤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杜荀鹤,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出生于池州石埭(今属安徽省石台县),唐代诗人。他早年中进士后未能立即授官,遂归隐山林。
杜荀鹤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他在中年才获得进士及第的机会,但随后并未有机会施展才华。据记载,杜荀鹤曾颂扬朱温,朱全忠厚待于他,甚至表荐他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等职,但最终被朱温杀害而未及执行。这种复杂的政治局势和命运多舛的人生经历,使得杜荀鹤在作品中往往展现出深沉的情感和对亡友的深切怀念,如《哭刘德仁》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哭刘德仁》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深切思念。诗中“贾岛还如此,生前不见春”一句,用贾岛的形象来比喻亡友的身影,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缅怀之情。此外,诗中的“岂能诗苦者,便是命羁人”、“家事因吟失,时情碍国亲”,以及“多应衔恨骨,千古不为尘”等句,都透露出诗人对朋友离世后的孤独和哀思。
《哭刘德仁》作为杜荀鹤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首诗不仅是对亡友的怀念,也是对那个时代文人命运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