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觉禅和

少见修行得似师,茅堂佛像亦随时。
禅衣衲后云藏线,夏腊高来雪印眉。
耕地诫侵连冢土,伐薪教护带巢枝。
有时问着经中事,却道山僧总不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觉禅和》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诗词作品之一,该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含义,展现了作者对修行生活的感悟与思考。以下是对该作品的相关介绍:

  1. 诗歌原文
  • 少见修行得似师,茅堂佛像亦随时。
  • 禅衣衲后云藏线,夏腊高来雪印眉。
  • 耕地诫侵连冢土,伐薪教护带巢枝。
  • 有时问着经中事,却道山僧总不知。
  1. 作者简介
  • 杜荀鹤,字彦之,汉族,池州石埭(今属安徽省石台)人,自号九华山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未能授官,于是返回故乡闲居。
  • 杜荀鹤曾以诗颂朱温,朱温夺取唐朝政权后,任以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因此入《梁书》。
  1. 诗歌赏析
  • 《题觉禅和》中的“少见修行得似师”表达了作者对修行者的敬重和向往,认为修行者应该像师傅一样得到认可和尊重。
  • “茅堂佛像亦随时”描绘了寺庙中佛像随季节变化的生动画面,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深刻观察。
  • “耕地诫侵连冢土,伐薪教护带巢枝”则通过农耕和伐木的场景,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有时问着经中事,却道山僧总不知”反映了禅宗的隐逸精神和超脱态度,即使面对佛经中的问题,也选择不涉世纷扰。
  1. 诗歌意义
  • 《题觉禅和》不仅展示了杜荀鹤对修行生活的感悟,还反映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独到见解。
  • 这首诗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成为了唐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题觉禅和》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艺术价值的诗作,通过对修行者生活的描绘和对禅宗思想的探讨,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于人生和宇宙的独到理解和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