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

此中偏称夏中游,时有风来暑气收。
涧底松摇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
求猿句寄山深寺,乞鹤书传海畔洲。
闲与先生话身事,浮名薄宦总悠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一首五言诗,创作于公元9世纪末,即唐朝末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在山人林亭中的游历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的社会状况以及人民生活的困苦。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心境。诗中提到“此中偏称夏中游”,意味着夏日的山林之中有一种特别的清凉和舒适,使得诗人感到格外惬意。“时有风来暑气收”,则形象地描绘了夏天特有的凉风和暑气的消退,给人以心灵的慰藉。此外,诗中还提到了涧底松摇千尺雨和庭中竹撼一窗秋,这些生动的景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知和表现能力。

从诗歌的结构和韵律来看,杜荀鹤的这首《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遵循了古代五言诗的形式规范。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是精心构思的意象,既独立成章又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尤其是“求猿句寄山深寺,乞鹤书传海畔洲”这样的句子,不仅意境深远,而且充满了文人骚客的浪漫气息。这种结构布局和韵律美感,使整首诗读起来既流畅又有节奏感,能够很好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从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来看,《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不仅仅是对一个夏日林亭景色的描绘,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中的“浮名薄宦总悠悠”,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看淡的态度,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和追求。这种思想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在阅读和欣赏杜荀鹤的《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时,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诗歌本身的艺术魅力,还可以从中领悟到诗人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这种通过自然景观反映社会现实的方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特色。同时,这也是读者能够与古人进行心灵对话的机会,通过诗歌去理解历史、感悟人生。

《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不仅是一首描写夏日山林景色的五言诗,更是一首蕴含丰富思想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理解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够领略到唐代诗歌的艺术之美,还能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怀及其在当时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