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春感

出京无计住京难,深入东风转索然。
满眼有花寒食下,一家无信楚江边。
此时晴景愁于雨,是处莺声苦却蝉。
公道算来终达去,更从今日望明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长安春感》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杜荀鹤:杜荀鹤,字文质,号九华山人,晚唐著名诗人,约公元846年前后在世,祖籍唐朝时为河东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现实社会问题,风格朴实而不失深沉,以七言律诗见长。
  1. 诗歌原文
  • 出京无计住京难,深入东风转索然:表达了作者因政治原因无法留在京城的无奈和内心的矛盾挣扎。
  • 满眼有花寒食下,一家无信楚江边:描绘了寒食节时满眼的花海和远在他乡的家人音信全无的情景。
  • 此时晴景愁于雨,是处莺声苦却蝉:将晴朗的风景与阴雨天相对比,表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
  • 公道算来终达去,更从今日望明年:虽然生活充满不确定性,但作者仍抱有对未来的期望。
  1. 主题思想
  • 社会现实:通过描写诗人个人的生活困境,反映了唐代末年社会的不安定和人民的疾苦。
  • 自然意象:诗中使用了“花”、“莺”、“蝉”等自然元素,象征性地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受。

《长安春感》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文学作品,更是一扇窥视唐代社会风貌和人民情感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诗人的情感世界,还能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和历史变迁。《长安春感》作为唐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部分,对于今天的人们而言,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研究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