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户萧条燕雀喧,日高窗下枕书眠。
只闻留客教沽酒,未省逢人说料钱。
洞口礼星披鹤氅,溪头吟月上渔船。
九华山叟心相许,不计官卑赠一篇。
赠溧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溧水杨老》宋诗鉴赏
《赠溧水杨老》是宋朝诗人仇远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更是一个时代文化与艺术的缩影。在这部作品中,仇远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他与溧水杨老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他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执着。
仇远的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造诣,成为了我国古代文人墨客赠诗中的佳作之一。通过对诗中内容的解析,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思想情感,从而更深入地感受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
从诗的开篇“浙间笔工麻粟多,精艺惟数冯应科”可见,仇远对于书法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他在诗中提到的“吴升姚恺已难得,陆震杨鼎肩相摩”,描绘了当时书法界的竞争格局,也反映出作者对艺术创作的专注。
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生活境遇的无奈与感慨:“我游金渊饭不足,破砚生苔尘满目。”这句诗透露出作者对物质匮乏的无奈以及精神上的孤独。这种情感在宋代文人中并不罕见,但通过诗的形式表达出来,更能触动人心。
诗中的“毛锥自笑不中书,白发纷纷老而秃”则展示了诗人对自己一生境遇的反思和自嘲。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幽默感,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诗的结尾处,“中山博士子墨卿,贻书荐至杨茂林。里儒大半习刀笔,耳闻竽瑟谁知音。善刀而藏归勿出,博士校书行有日。定当致汝数百枚,东坡有云北方无此笔。”这部分则更多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执着。通过这些诗句可以看出,仇远不仅重视文学艺术,同时也关心同僚和朋友,这种深情厚谊在当时文人中颇为难得。
《赠溧水杨老》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的展示,更是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文人的内心世界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学习和鉴赏,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关于友情、艺术和人生智慧的宝贵经验。